◎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于紫月
“截至2021年4月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4539.2万剂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7日通报。
别看“14539.2万”这个数字很大,实际上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国内疫苗接种率远低于英美国家,而新冠疫苗接种率达到70%-80%时才能产生群体免疫,也就是说目标人群9亿-10亿。显然,目前1.4亿余的接种剂次还远远不够,更何况这其中还包含了单人多剂次接种的情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部分民众仍在犹豫要不要接种新冠疫苗。犹豫的背后,是对新冠疫苗存有疑虑。例如,有哪些慢性病患者可以接种疫苗?哪些不可以打?过敏体质能不能接种新冠疫苗?打完第一剂,错过第二剂怎么办……针对这些问题,疾控专家给出了答案。
1
哪些慢性病患者可以接种疫苗?
哪些不可以?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数据显示,新冠病例中约30%合并慢性病,死亡病例约75%合并慢性病。慢性病人合并感染新冠病毒会增加住院风险,如哮喘患者增加1.5倍,高血压、肥胖、糖尿病患者增加3倍,慢性肾病、重度肥胖增加4-5倍。合并2-3项慢性病患者的住院风险将增加4-5倍。
3月29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以下简称《接种指南》)建议: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属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禁忌人群,不能接种。
2
过敏体质能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哪些过敏反应人群可以接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安志杰表示,对一般的过敏,所谓的“过敏体质”,比如过敏性鼻炎、花粉过敏,因为和疫苗成分没有直接的关系,不是疫苗的接种禁忌。
还有一些人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过敏,这些人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对此,安志杰指出,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成分里不含抗生素,因此抗生素过敏不作为接种禁忌。
同时,《接种指南》也指出了两类与过敏相关的疫苗接种禁忌。一类是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另一类是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
新冠疫苗预约不上怎么办?
在部分民众犹豫要不要接种新冠疫苗的同时,还有一些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想打但预约不上,十分担心。
目前,我国共有5款新冠疫苗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这些企业都在争分夺秒,24小时满负荷组织生产。其他的技术路线的疫苗随着研发的进展,也会陆续上市,而且这些疫苗的产能建设工作也已基本准备就绪,一旦产品获批,就会启动生产、上市供应,也会给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毛俊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确保疫苗产能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分配的问题。对此,国家相关部门也制定了详细计划。
“目前,我们正在按照重点人群、高危人群和其他人群依序推进的原则组织实施接种,稳步提高新冠病毒疫苗人群覆盖率。”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我国将“三步走”稳妥推进各类人群疫苗接种工作。第一步:今年6月底完成重点人群接种。这类人群主要包括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有境外感染风险的人群和维持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的人员,还包括边境县地区的18岁以上人群和服务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等疾病传播风险较高的人群,部分因特殊原因需接种且身体基础状况较好的老年人,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重点人群。目前,这一步接种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第二步:今年7月开始开展高危人群的接种,即继续上述人群的接种并制定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高危人群接种策略。第三步:安排其他人群接种,即力争覆盖各领域人群接种并研究18岁以下人群接种策略。
换言之,现在如果遇到预约不上疫苗的情况,民众不要过分担心,这只是暂时的,请耐心等待。“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所有群众的身体健康都可以得到有效保护。”李斌说。
4
错过第二剂怎么办?
目前我国获批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有单剂和双剂两类,其中3种灭活疫苗皆为双剂。有民众担心,如果选择灭活疫苗,但因路途遥远、工作繁忙或疫苗匮乏等原因错过第二剂的接种时间怎么办?
对此,《接种指南》指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2剂之间接种间隔建议大于或等于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关于第二剂接种的意外情况,不论提前还是延后接种,《接种指南》都给出了建议。
如果提前接种第二剂,则分为两类情况: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
如果超过8周还未接种第二剂,则建议尽早补种。但值得注意的是,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第二剂即可。
5
接种禁忌人群该怎么办?
目前有五类人群不宜接种新冠疫苗。除了前文提及的两类与过敏反应相关的禁忌人群外,还包括: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妊娠期妇女。
面对新冠疫情,这些疫苗禁忌人群该怎么办?《接种指南》对于部分接种禁忌或慎用人群给出了建议。
妊娠期妇女虽然是疫苗禁忌人群,但如果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基于对上述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
对于哺乳期女性而言,目前尚无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如医务人员等)接种疫苗,并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与慢性病人群一样,60岁及以上人群也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虽然针对这类人群临床数据有限,但现有数据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针对18岁以下人群,目前已有的疫苗尚未获得用于该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对于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等,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除此之外,其他暂不宜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也要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前往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共筑免疫屏障。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张琦琪
审核:岳靓
终审:何屹